妹妹问我昆明的冬天是什么样的,我告诉她昆明的冬天也挺冷的。在这里,大部分植物都不会颓败,即使是季节性植物,也要到很晚才会枯萎。这儿有旱季和雨季之分,昆明的春冬季节就是旱季。雨季固然浪漫,但在昆明,旱季无疑比雨季更受欢迎。我来的时候虽然是晚秋了,可是整天仍阴雨绵绵的。中学的时候,有一句顺口溜:小雨不要大,只要天天下,一月下三次,一次下十天。我来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天气。妹妹让我给她发一些照片,我选了几幅在山上拍的照片。妹妹说,原来大山是这个样子的。我第一次到山上游玩的时候,山上的植物依然是绿的,不过已经有了颓败的迹象。腊月,我又爬了一次山,山上的草全枯黄了,大部分灌木和树木依然青绿。山上到处张贴着告示,要大家不在山上玩火。我本以为大山全是石质的,其实不然,这里的大部分山的表面都覆盖着一层红色的土壤,这些土壤是岩石风化而成的。以前只爬过家乡的马陵山,现在看来,马陵山简直算不上山。我第一次爬到山顶之前,歇息了四次,真想放弃。
(责任编辑: 昆明旅游网 )昆明的雨季的降雨量达到全年降雨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,而且多大雨,缺少阳光,冬天则相反。因此在昆明,冬季是适宜蔬菜生长的季节。我在山上看到过一些巴掌大的蔬菜地;在一座山的旁边,我看到一块很大的较为平坦的土地上栽了各种蔬菜,这是我在这里见过的最大的一块蔬菜基地;我还看到当地人在村子的废水池边栽了一小片蔬菜。由于昆明的土质多为较贫瘠的红土,而且山地特别多,可耕种土地很少,因此蔬菜是很贵的。这里的菜农多做的是小本生意,他们骑着辆电动车,或者挑着担子,随便找个地方就可以卖菜,不会有人干扰。卖的菜多是洗净的,而且菜农会不时的向菜上洒水。至于肉类,价格倒不是很高。猪肉摊点最多,猪肉摊点旁边一般都有煤气,如果顾客买了猪肉,要求烤熟,肉老板就打开煤气,将肉放在铁丝网上,用火焰烘烤。不知道味道如何。这儿的鱼的脊背大都是乌黑的,看上去特别硬实。 大部分都是汉人,而且即使少数民族的人也多穿着汉人的服装,因此很少能见到穿民族服装的人。由于温差特别大,往往早晨需要穿件羽绒服,而中午穿件衬衫就行了。中午的时候,经常能看到穿着黑色蕾丝袜的姑娘;穿着衬衫的小伙子。 汪曾祺先生在昆明生活过八年,他在《昆明的雨》中描写了云南的食用菌。雨季虽然不利于蔬菜生长,但是特别利于各种食用菌生长。这里的食用菌非常多。出去游玩,经常能看到卖食用菌的摊点,不仅有常见的木耳、蘑菇,还有鸡枞、松茸、竹荪、牛肝菌等菌类。大部分食用菌都很贵,比如被誉为“菌中之王”的鸡枞,它的价格达到上百元一斤。有些食用菌之所以在别的地方少见,是因为它们多要依附环境而生长,人类还无法培殖。比如鸡枞,它必须生长在白蚁窝上,而且要在立夏后的不到一个月时间里才有大量的鸡枞生长,产量十分有限。 小吃的种类挺多,卖小吃的摊点到处都是,但价格并不便宜。卖小吃的多是当地的妇女,许多人背着个孩子做生意。炸洋芋的摊点很多,他们将削成片状的洋芋放进油锅炸,捞出后,撒上香菜,辣椒粉,装在一个圆形的纸盒里,用牙签挑着吃。洋芋就是土豆,这儿的土豆被用来做各种食物,使用频率非常高。卖烧饵块的摊点也很多。烧饵块的做法其实很简单,将做好的面饼和油条放在铁丝网上面烘烤,然后将油条、香菇、雪菜、盐或糖、腐乳卷在面饼中。很多小吃的做法都像做烧饵块一样,是用炭火烤的。他们做的面食都是将主食煮熟后再放调料的。在汤里加些香菜,葱花或蒜苗,放的肉主要有焖肉、鸡肉、炸酱肉。他们早晨爱吃米线,中午和晚上吃米饭。如果几个朋友一起吃饭,可以到饭店里吃干锅、汽锅鸡、烤鱼。饭店的老板都很热情,他们有给客人敬烟的习惯。 水果的种类非常多。苹果的个头都不大,显得非常硬实。青枣有桃子那么大。梨的个头大一些,颜色是纯黄的。卖柚子的人一般会将样品割开一条缝。有的柚子的果肉色并不是果冻色的,而是淡红色的。菠萝也很多,有许多妇女削菠萝卖。我在昆明动物园游玩的时候,看到卖椰子的摊点,椰子像扩大版的土豆。 城中村的人家都盖了几层小楼,大部分房间用来出租。房间的窗户开的很大,哪怕巴掌大的房间也会开一扇相当大的窗户。院门多是红色的大铁门,多装电子锁。商品房多为高层,大都很新。如果爬到山上,再大的高楼也显得渺小,它们就像一个个火柴盒一般。商品化的住宅已经让全世界的住宅呈现出大同小异的趋势了。商品化的坟墓是十分畅销的,我从没见过那么多的坟墓,那简直是死人的小王国了。许多景点周围都有推销坟墓的人,这是令我非常吃惊的。那些坟墓推销员站在一块墓地蓝图后面,总是瞅着路过的老人,常常与他们搭讪。一开始我以为那些人是在为风景区做广告,但我又不明白,我站到墓地蓝图前,他们为何不理睬我。但当我仔细看了上面的介绍和那整齐的坟墓,我悟出了个中道理。山上也有许多比较有特色的坟墓,这些坟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,正面装有墓碑,坟墓的顶上并非平的,而是将其当花盆利用,里面装上土壤,要不了多久就会长出一些植物,我想这或许有万古长青的喻意。坟墓都建在山上,我看到过许多马上就要进坟墓的老人爬山祭奠祖先。 私家车相当多,听一个司机说,昆明的车辆占有率比上海还大。这里的车之所以那么多,是因为黑车太多了。许多人不工作,而是买面包车拉人。我在别的地方只见过摩的,而这儿的摩的很少,多用踏板电动车作为运输工具,但是他们常常漫天要价。公交车特别多,票价非常便宜,大部分公交车的票价仅有一元钱,而且车子都挺不错。以前很少见到飞机,小时候,每当听到飞机的声音就仰头张望,但什么也看不到。在这儿,看到飞机太正常了,我经常看到那大鸟般的飞机升天或下地。它们缓缓的升空,时而被云彩挡住,时而又冲出云彩。 有风的天气挺多,而且风很大,但多是吹面不寒的风,而且多在中午前后刮起,早晨和傍晚则很少有风。有次去呈贡大学城,看到山脚下立了成排的杆子,杆子上安装了风车,还挂有太阳能电池板。山的周围的风是很大的,因此冬季爬山最好不要选择较陡的山道。每天的日照时间相当长,如果是非常晴好的天气,即使在傍晚的五点钟,太阳依然会很亮敞。但是由于海拔高,紫外线较强烈,很容易将人晒黑。 来这儿打工的人多是本省的,大部分人都操着乡音。这儿的工厂不多,各种店铺却不少,大部分店铺生意都不太好。小摊点非常多,有擦皮鞋的、卖杂货的,车站周围的皮条客特别多。高等院校也很多,我上高中时候的梦想之一就是到昆明上大学。 昆明的景点特别多。徐霞客在游记中对昆明的风土人情有过很详细的描述,那个年代,这儿还是以少数民族居多的。徐霞客的大半辈子都在爬山,与山里的和尚结下了不解之缘,云南是他最后的一站。他在游记里对昆明城郊的碧鸡山(今称西山森林公园)有很详细的描述。碧鸡山的前面就是滇池。山上有通到滇池的缆车。滇池挺大,我拿着望远镜也看不到边。水面上吹来非常大的风,岸边有专门用来清理水葫芦的船。滇池的南面就是云南民族村。市西郊有西游洞,徐霞客在西游洞游玩过;86版的《西游记》在里面取过景。市区内的公园很多,而且都免费,翠湖公园比较出名。大量的海鸥来昆明过冬,我在好几个公园里都看到过海鸥,不过都没有翠湖公园多。湖边有许多卖海鸥食物的摊点。海鸥在空中捕捉食物的能力很强,被水浸透的食物它们就不吃了,因此水面特别脏,不时的有清洁工人撑着船来打捞。我不知道海鸥是天生就不吃那被水浸透的食物,还是因为它们的食物太多了。海鸥的叫声并不好听,尖细、凌乱。如果到寺庙游玩,最好不要相信算命的先生,虽然只要两元钱,可是他们常唯心的为顾客制造出灾难,如果想消灾,他们会掏出一个小锦囊,只需要一百九十九元,他们就可以为你消灾解难。算命的先生太多了,而且扎堆,有些是穿着黄色僧袍的和尚。有一次,我从一个算命人旁边走过,他突然大声的说,小伙子!吓了我一跳。他流露出一副十分严肃的表情,有什么秘密要告诉我似的。 我非常希望看到一些在家乡见不到的小动物,但我爬了几次山,都很失望。有天在山上看到一只小松鼠,它机灵的蹿上了路边的松树。下山的时候看到一条惨死的蛇,它已经被打扁了。在莲花池公园看到几只野鸭子,水里染色的鱼非常多,它们被游人喂的特别肥。植物的种类是非常多的,大部分植物我都没见过。山上的树木以小型的乔灌木类植物居多,草类倒不是很多。有一种树长的十分高大挺拔,像水衫一样的直,枝叶上像涂了一层银似的,特别好看。 一直认为这儿的人朴实,现在看来,这儿的人还挺疯狂。酒吧特别多,而且生意都挺好。每到晚上,许多年轻人就在里面喝着小酒,引吭高歌。游戏室非常多,我从没见过这多的游戏室。游戏室里的机器多是用来赌钱的,那种单纯的游戏机很少有人问津。不过治安挺不错,到处是警方的帐篷,那些无精打采的警察的工作就是蹲在里面发呆,也有的里面根本没人。 冬天,这儿的人喜欢蹲在外面晒太阳;喜欢蹲在燃着木柴的铁盆边烤火。有些年龄大的人爱抱着粗大的水烟筒,不时的将香烟插在水烟筒的烟孔中吸一口。春节,每家门前都会燃两柱半人高的大香。大部分公园里都有民间艺人表演,有对唱的、跳舞的、吹乐器的,他们大都是中老年人。有的公园里,下象棋和打麻将的人特别多。我非常喜欢看下象棋,有一次,从中午一直看到晚上的七点多钟。市区内景区周围的乞丐非常多,他们大都是些缺胳膊少腿的人,大部分人以唱歌的方式献艺。我看到过一个没有双手的人用脚指写字,写的非常棒。我觉得他们是非常凄惨的,政府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。 彩云之南的说法还是挺有道理的。这儿的云彩是那么的鲜艳,蓝和白都走极端,非常的明亮。蓝天中那一朵朵蘑菇状的白云就像棉花一般。天气阴霾的时候,天空呈水墨画般的颜色。当你爬到山顶,看着天空,会觉得离天特别近;会觉得如果山再高一点,就可以抓到云彩了。在山顶看天,天更似穹窿。“春城无处不飞花”虽然有点夸张,但也不无道理,可以说只要有植物的地方,大都能见到花朵。这些花大都是野花,可以采的。如果想看鲜花,可以到呈贡。呈贡是昆明的鲜花之城,我来的时候去过一次,但由于是深秋了,大都被塑料大棚罩上了。 游人特别多,经常能看到外国人。有天去滇池游玩,看到许多骑山地车游玩的人,有些人穿戴的很专业,在昆明,骑山地车游玩的人太多了。我看到一个外国人,他的山地车加了后座,上面的篮子里蹲了一只小狗,它忧郁的看着四周,很迷茫。它应该是远离家乡的狗吧。那些远离祖国的外国人啊!难道你们不想家么? |
免责声明:本站只为旅游学习交流,所有文章均是自动采集、网上搜集或私下交流学习之用,版权归属原作者、原出处所有。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。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版权利益,敬请来信联系我们。我们收到信息后即给予即时处理!【联系站长QQ:3 ![]() |